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教學系列 (12) – Google 搶用瀏覽器實現跨裝置及OS整合AR

2009年 iGardener 已經在本 blog 向港台老師介紹 Augmented RealityW(港譯:增強實境W;台譯:擴增實境W),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教學系列 一直是 iGarden 最多人瀏覽的網誌系列,我的文章更被人列在維基  擴增實境W 的參考連結。

9年前 iGardener 已認為 「AR 與 教育」是夢幻組合,此信念當時或許太「前衛」,至今仍然保持不變。

不論 Apple 的 iOS 11ARKitW ,抑或 Google自家 App來整合AR應用,都是企圖以Android 及 iOS apps ,推動AR 教育應用,效果暫未見太顯著。

因此,Google為了將AR推展更多Android 和iOS的流動裝置,毅然決定採用 網頁瀏覽器W 來提供AR功能,勢要通吃所有桌面及流動裝置、作業系統,約數億臺Android與iOS裝置,Google在官方網站介紹3D模型查看器(3D model viewer)的原型,示範如何將AR內容融入網頁內容,例如在網頁頁面嵌入互動的3D太空人模型,根據用戶上下滾動頁面跟著一起轉動,還可手動調整模型尺寸大小,或是透過拖曳移動模型位置。

Image credit: Google blog

Google終於看到Web AR的潛力,希望可投放更多資源在教育領域。

參考網站:https://www.blog.google/products/google-vr/augmented-reality-web-everyone/

儲存媒體演變歷史 (Storage Media History) (9) – 誰敢說 floppy disk 軟磁碟 “old school” ?

Floppy DiskW,簡稱「FD」

又到「想當年」時段了,iGardener 老師讀書及初出茅廬時,書包經常袋著一盒數隻軟磁碟,等於現在大家袋著USB 快閃儲存器W般,軟磁碟當年是個人電腦設備必備的抽取式儲存媒體 (removable stoage media),取代了它的父輩 磁帶 或祖父輩穿孔卡W

第一個軟磁碟是由 IBMW 於1971年面世的,直徑8吋。

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與使用的需要,又衍生出5.25吋的軟磁碟,並廣泛使用在 Apple IIWIBMW PC及其他相容電腦上。

蘋果1984年在 MacintoshW 電腦開始採用3.5吋軟磁碟,那時容量還不到1MB,直至由日本 SonyW 的3.5吋軟磁碟容量1.44MB所取代,這種軟磁碟 80至90年代盛行,直至2000年代以前,3.5吋軟碟機仍是學校電腦標準裝置之一,現在已漸被淘汰。

真的被淘汰?仍有科技大國使用軟磁碟W啊!

1. How Old School Floppy Drives Worked 軟磁碟操作原理

2. Where Floppy Disks are Still in Use 軟磁碟仍在美國政府及五角大樓使用

3. 軟磁碟交響曲(1) – Eye of a tiger

4. 軟磁碟交響曲(2) – Take on me

Google 教學系列 (17) – 4個在學校安裝 Google Drive File Stream 的實戰心得

相信今天大部分香港的學校 農曆新年W (Lunar New Year) 假期後開學,iGardener 老師謹祝各位同工及同學新年進步!

去年九月尾,GoogleW 正式開放所有 G Suite 機構(包括教育版)的Google Drive File Stream 雲端硬碟檔案串流」(GDFS),推出前 iGardener 老師已寫了一篇  5個重點老師輕鬆迎接 Google Drive File Stream 教育版 幫助同工預備,其間在 Google for Education Teachers Network (GETN) 群組中,同工們互相分享部署及教學應用心得,相信至今不少 IT 同工已經陸續個人試用,各校電腦何時安裝亦有步伐之分,今天想分享一下在學校 WindowsW 電腦部署安裝時的 4 個親身實戰經驗。

Continue reading Google 教學系列 (17) – 4個在學校安裝 Google Drive File Stream 的實戰心得

ICT教學開懷篇(42) – 「老師的一天」 emoji 版

香港的學校多數周一(26/2/2018)農曆新年假期後開學(聽說台灣的學校21/2/2018開學了!),老師的辛勞又再開始,有網站將老師一天的教室用語透過 emojiW 表達,十分有趣!

趁周日輕鬆一下吧,帶著幽默感迎接明天上課日吧!

Source: Pinterest

 

運算思維及程式編寫學習系列 (6) – AI 真的已取代記者?冬奧機械記者「一秒發稿」!

Image credit: http://www.korea.net

// 機械人取出人類記者曾用過的字眼及句子,直接從國際奧委會收取賽事即時資料,完成稿件後,通過詞彙重置和驗證流程,修改不自然或錯誤的句子,最終刊登的文章不會較人類記者遜色。//

智能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W(AI)會否如科技電影情節般取代人類?

這回輪到記者行業了,韓聯社W 在南韓 平昌冬季奧運會W 中,採用「機械人記者」進行「採訪」,全自動化寫稿及發稿,當比賽結束後,由收集數據、撰稿到發稿至韓聯社W網站,只消一至兩秒,近乎零時差,比人類記者更勝一籌?

當作通識科的分析,比起人類記者朋友,「機械人記者」除了撰稿發稿快,另一優點是可不分晝夜 7×24 工作,而且寫稿時絕對不會帶有主觀偏見。

而且,韓聯社去年已開始訓練機械人撰寫 英超足球聯賽W 的稿件,為今次冬奧熱身了!

「機械人記者」為本屆冬奧撰稿的內容,主要是:

  • 全部15個比賽項目報道
  • 專責
  • 賽事日程
  • 變更資訊
  • 獎牌榜
  • 排名
  • 新紀錄

原文連結:http://startupbeat.hkej.com/?p=5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