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媒體演變歷史 (Storage Media History) (13) – 「3-2-1 備份法」響應 31/3 世界備份日(World Backup Day)

各位,今天是 31/3  World Backup Day 世界備份日,iGardener 老師先和大家說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所謂「能醫不自醫」,身為IT教師責任所在,iGardener 老師每天提醒親友、同事、學生要「備份!備份!備份!」,為他們安裝 NASW,自己卻心存僥倖,沒有為自己的儲存個人文件及家庭相片的 外置硬碟W 備份。

上星期開機時發覺 WindowsW 不見了D: 該硬碟,望望外置硬碟的LED燈閃得奇急,我的心跳比它閃得更急,唯有找IT手足D 幫助檢查。

從這教訓,更加親身體驗到失去個人及家庭寶貴回憶的「數碼首飾箱」的徬徨。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lost everything? from Sam Mularczyk on Vimeo.

天父可能體恤我的痛苦,在我上周六 (24/3) 出席一個工作坊,賜我一位前線中學資訊科技教育主任 Jimmy 老師,他是香港 Google for Education Teachers Network (GETN) 計劃統籌及香港少數的 Google Certified Trainer,這兩年推動香港中小學前線老師在教學上善用 Google 工具不遺餘力,是 iGardener 老師十分欣賞的同工。

圖為香港GETN計劃統籌及Google Certified Trainer Jimmy Sir

當天他分享為學校重要數碼資源備份的重要性,傳達防範於未然是我們IT 老師的天職。

此外,我在工作坊聽到原來除了我每年 14/3 慶祝的 World Pi Day 之我外,原來還有31/3 World Backup Day 世界備份日

世界備份日的創辦人 Ismail Jadun 正是由類似我的生活經驗發起了這活動,並且將日期訂於 4/1 愚人節前一天,除了引起大眾注意之外,也希望減低大家在愚人節因被整蠱而遺失數碼資料的風險。

根據 世界備份日官方網站

  • 全世界每分鐘有 113 部手機遺失
  • 29% 意外受損
  • 每個月 10 台電腦中就有 1 部感染病毒
  • 30% 的人從不備份

何謂3-2-1 備份法」?

  • 最少要有三份備份,每個檔案最少複製多兩份
  • 使用至少兩種不同儲存媒體存放(例如硬碟+光碟+雲端儲存空間)
  • 其中一份備份更要存放於常用電腦以外的地點,即使罕有發生天災人禍,至少仍有一份備份能作「死剩種」

最後,為了喚醒大眾對備份的重視,避免慘事發生,世界備份日官網底也提供了一份宣言,讓我們發表在社群網站上:

I solemnly swear to backup my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precious memories on March 31st.

我在此鄭重宣示,將於 3/31 備份所有重要文件及珍貴回憶。

大家切記用外接硬碟、NAS或雲端儲存,把電腦、智能手機、平板裡的檔案複製一份複本,並且提醒親朋戚友、同工 – 母忘備份!

後記:

感恩我的萬能IT手足D能救回我的檔案及家庭相片,

也感恩從工作坊中認識了世界備份日

iPhone/iPad iOS教學系列(14) – Apple 狙擊 Chromebook!推出廉價教育版9.7 吋 iPad 仲可配 Apple Pencil

蘋果再次發動攻勢了!

iGardener 老師睡不著,守候香港時間27/2 23:00 在芝加哥高中 Lane Tech College 舉辦春季發佈會,今次主題關於教育,叫 “Let’s take a field trip”。

Apple 在發佈會推出新款的廉價 9.7 吋 iPad,公開發售價為 329 美元(HK$2,588),擺明要奪回教育市場,對我來說,最吸引是可以使用 Apple Pencil,簡直是絕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EnOBpksGs

臨睡前整理一下資訊:

  • A9 芯片升級-> A10 Fusion 芯片(iPhone 7 手機級數;我的女兒正在用的 iPad Pro 使用 A10X 芯片,圖像處理更強)
  • 提供 Wi-Fi 和 LTE 兩種型號
  • 價格為 329 美元(約 HK$2,588),教育價為 299 美元(約 HK$2,332)
  • 今日(28/3)開始供貨,並於(4/4)開始發貨
  • 800 萬像素鏡頭
  • Home 鍵支援 Touch ID
  • 教學可玩擴增實境 AR
  • 重量僅為 1 磅

回想2011年6月試用初面世的 iPad2W,iGardener 老師發了一個傻夢:「希望我可以爭取資源及機會給我的學生,讓他們像國際學校或美國的1-to-1電腦模式學習(至少短期),擴闊眼界,不因家境影響對電子學習的接觸。」

當年暑假時,有機會與 馬田電腦開會時,園丁大膽將這構思提出,在中學選一批高中學生試用 iPad2W,期間更會借給他們回家使用,體驗1-to-1電腦模式學習,即是說我們需要大約三十部iPad2W,對機構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年擬定此計劃為-《平板電腦先導學習計劃》,同年九月便開展了,「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

往後的都是歷史,iPad 由盛變平,教育市場被 Chromebook 打得落花流水,Apple 這次不容有失。

老師返埋聽日至放復活節假,早抖喇!

優秀ICT教學記錄片系列 (9) – 2016《History of Computers 電腦演變歷史》

我們每天都使用 電腦W智能電話W,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知道電腦的歷史?

相比其他的學科,ICT科的記錄片一向不多,所以 iGardener 老師幾經辛苦,除了早年前介紹 BBC的虛擬革命Nerd1, 2系列之外,本月亦曾經一套有關電腦基本理論的記錄片,叫《How Computers Work》

iGardener老師誠意推薦師生觀看下列幾套關於電腦歷史的記錄片:

1. History of computers – A Timeline – YouTube

2. History of Computers (part 2) – A Timeline – YouTube

3. A Brief History of Computers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URZF3C9iI

Continue reading 優秀ICT教學記錄片系列 (9) – 2016《History of Computers 電腦演變歷史》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 (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13) – Dvorak 挑機 QWERTY 鍵盤佈局敗陣之謎

iGardener 老師問學生,最基本的電腦輸入設備W是甚麼?絕大部份都懂答是鍵盤W keyboardW

自1870年代,幾乎所有的打字機都使用了鍵盤,並以左上角六個按鍵命名的QWERTYW佈局 (layout)。

PublicDomainPictures / Pixabay

當時華盛頓大學教授August Dvorak,對這種按鍵安排看不過眼,決心改革,因此他重新安排了按鍵如下:

Dvorak曾經對這款根據科學原理設計的新鍵盤寄予厚望,可惜最終它在市場上推翻QWERTY失敗,為甚麼?

  • QWERTY鍵盤
    • 傳說1:設計是為了有意拖慢打字員,否則打字機會就會干擾。
    • 傳說2:我們仍然使用QWERTY鍵盤的唯一原因,是它是第一個面世,誰是第一個總是勝利?
    • 事實1:QWERTY鍵盤不是一個隨機拖慢人的安排,早在1873年,IBM的一位研究人員指出它是 “以人為本的工程設計” (human engineered)
    • 事實2:最常見的字母聚集在鍵盤的中間一行,集中在相對的視線範圍內。
  • Dvorak 鍵盤
    • 設計基於客觀和科學的原則
    • 鍵盤的設計原則鼓勵工人學習打字的科學方法,即告訴他們如何工作

最關鍵是Dvorak鍵盤是否比QWERTY 鍵盤更快?

是。

大概是5%。

總結而言,Dvorak 鍵盤挑戰QWERTY鍵盤失敗的真正原因:

  • 小部分的確是由於QWERTY鍵盤先入為主
  • 部分原因是由於August Dvorak 作為學者,或不懂將 Steve Jobs 般宣傳有法
  • 大部分原因是 Dvorak 鍵盤比 QWERTY鍵盤只是「快一些」。

ICT老師可以在課堂播放這影片,讓學生了解 Dvorak 鍵盤挑戰QWERTY鍵盤失敗的其中一個論述。

參考文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UBl90tayI

儲存媒體演變歷史 (Storage Media History) (11) – IBM 及 Sony 新型磁帶每盒存放330TB數據,誰說我out?

iGardener 老師撰寫此文時,腦海記著這首經得時間洗禮的雋永情歌:

此刻忽然「夕爺上身」,為同樣經得時間洗禮的電腦儲存媒體,改了一點點歌詞:

誰說,「電腦磁帶」片刻變陳舊?
全為我「數據」亦停留,
因我,身邊有「 IBM及SONY 」緊握我的手,

「數據」,誰說永不會長壽?
陪著你一生到白頭,
都能,把「擊擊」「 數據」「 儲」得通透,

陪著你走,一生一世也不分~

真的,誰說電腦磁帶已經落後?它們絕對是電腦界的「小強」,打不死的。

// 磁帶儲存彷彿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已久,但其實它仍然為人們服務。隨著 IBM 及 Sony Storage Media Solutions 的研究取得突破,1平方英寸的新型磁帶,儲存容量將達到201 gigabit,將舊有記錄提高將近 1 倍。…..IBM 現有的目標,是將 330TB 的資料全放在 1 盒磁帶上。雖然這個目標尚未完成,但據 IBM 的磁帶科學家 Mark Lantz 博士指,當他們完成上述的目標後,才會將新型磁帶推出市面。//

原文連結: https://unwire.hk/2018/02/12/ibm-new-tape/notebook/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