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 (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17) – [50週年]「滑鼠之父」與 「演示之母」,影響個人電腦科技比 Steve Jobs 更深遠

平時的星期天,iGardener老師一般會輕鬆一點,

閑寫一篇又懶又爛 gag 的小品,美其名集合稱為 ICT教學開懷篇

今天我捱夜也要額外要多寫一篇,因為 2018年12月9日是值得記念 Douglas Engelbart 的一天。

1. 誰是 Douglas Engelbart?

Douglas Carl EngelbartW (1925 – 2013) 是美國工程師及發明家,

一般電腦科教科書最認識 Engelbart 的,是他發明了滑鼠,在 60 年代初,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筆記簿,畫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滾動,用來追蹤動作的設備草圖,這便是滑鼠的概念圖。

1964 年,Engelbart 改善這種設備的構思,並動手製作出了原型,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滑鼠。

2. 滑鼠之父而已?

很多 ICT師生只認識 Douglas Engelbart 是發明滑鼠的工程師,

等如認識畫家 梵高W Vincent van GoghW 只有一幅驚世鉅作 The Starry NightW  一樣膚淺,

滑鼠只是 Engelbart 發明的其中一件工具,目的是體現「人機互動」的先驅構思,他開發了:

  • 超文本系統 hypertext
  • 網絡電腦 network computers
  • 圖形用戶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他在個人電腦革命中角色實在顯赫,他的研究革新了人機介面,

對後世科技界包括 Steve Jobs 影響深遠。

3. 五十年前的今天發生甚麼大事?

五十年前的今天,即1968年12月9日,在2000多名目瞪口呆的電腦工程師面前,

Engelbart 坐在舞台上的電腦桌前,桌上只有電腦顯示器、鍵盤、滑鼠與 keyset 終端機,電腦則遠在五十公里外的史丹佛研究中心。

顯示器亮了起來,舞台上的大銀幕同步秀出畫面,上面分割出左右兩個視窗,左側是一份空白文件,右側則是遠方同事的即時影像。

Engelbart 輕聲細語的指、點擊、拖曳、墜,介紹超媒體、超連結、跨文件編輯、協作軟件、短信、實時視頻會議,

以及首次面世的 mouse,這些都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基本要素,竟然在第一台個人電腦面世前15年已經一一示範。

Engelbart 繼而仔細講解整個系統架構,包括硬件、軟件與網路,

以及未來建構 ARPANET(Internet 前身)的計劃,

全場 2000 觀眾早已為之 「O 嘴」,演示結束後,會場爆出如雷掌聲,久久不息。

 

這個 90分鐘的演示比2007 年Steve Jobs 的 iPhone 發佈會更為震憾,

因為 Engelbart 展示了現代個人計算的幾乎所有基本要素,

後世科技學者稱此次 Engelbart 的驚世演講為 「演示之母」(The Mother of All Demos)。

 

4. The Mother of All Demos 各影片版本

足本 Full version (1小時40分):

 

分段版本 (第1節):

分段版本 (第2節):

分段版本 (第3節):

互動版本:

http://www.dougengelbart.org/content/view/374/464/

精選 playlist 版本:

5. 對互聯網有何影響?

Engelbart 的 NLS 是由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發的分散式互聯電腦網絡的第一個主機,

1969年10月29日,Engelbart 的實驗室就是透過 ARPANET傳送第一個訊息的接收端,

這正正是催生互聯網的前身。

6. 對 Steve Jobs、Apple 個人電腦有何影響?

1970年,新成立的 Xerox PARCW(Palo Alto研究中心)招募了大約十幾名 Engelbart 的 SRI 成員,

這些成員受到 Engelbart啟發開發了 Xerox AltoW – 第一台配備 GUI 和滑鼠的個人電腦。

1979年12月,Alto 被來參觀的 Steve Jobs 和其他 Apple 工程師看到,啟發他們為蘋果電腦 Apple LISAWMacintoshW 加入GUI,WYSIWYGW 和滑鼠元素。

繼而,Macintosh 隨後啟發了 Bill GatesW 開發 WindowsW 操作系統。

如今每個操作系統都充滿了 Engelbart 的人機互動概念。

 

總結 – 另一位電腦界的無名英雄

現代電腦人常以「滑鼠之父」稱呼 Engelbart,但他的影響與貢獻豈僅止於滑鼠?無知不能體現代科技的脈絡。

正如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 Steve WozniakW 對他的稱頌:

「我們現在在電腦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他的構想。對我而言,他就是個神。」

Doug Engelbart 絕對是電腦世界中的無名英雄,雖然他於2013年7月2日去世,

但他的啟迪仍然存在於我們的每一個點擊聲中。

ICT教學開懷篇(65) – 雲端在那裡?Where is “the Cloud”?

在這所謂 “雲端年代”,愈來愈多企業及個人開始採用雲端技術,

ICT 學生也難免被誤導,近年學生答題時,甚麼也答雲端,

令人憂慮。

mindset 改變由 ICT 教育開始,共勉之!

TED教育啟迪系列(10) – 紐約小學安裝「魔幻售書機」,讓學生喜愛閱讀

1. 北美貧民區的小學的往事

iGardener 老師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學生的生命,

校風就是「改變的學生生命」的總和(或積 product),無論是好是壞的,

曾經參觀過北美一間位於貧民區的小學,

一位男老師每天光鮮地打領帶,上堂前與學生逐一點名,互祝「Good morning」,

一起背主禱文,才正式上課,他相信每天身教,從小教導學生,

總會為學生的生命帶來改變(不是香港人光說的教育改善生活)。

2. 紐約小學妙計推廣閱讀

最近紐約 Buffalo 一間學校「有一條好橋」,在校安裝了一台自動書籍售貨機,

旨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應該奏效!

不像香港學校圖書館般蓋印換禮物,他們學生都可以使用一個專用的「金幣」,

投幣後選出他們最喜歡的書,打出相應的編號,「揼」一聲,

免費帶書回家,他們的個人圖書館便開張了。

據報導,這條好橋是由助理校長 Mr. Robinson 受到另一學校的啟發而想出的,

他希望以有趣的方式向家長和學生推廣專注閱讀。

經過一年籌款,已經為售書機裝滿價值超過7,000港幣的書籍,

每個月,從幼稚園到四年級的學生有機會獲贈金幣參觀圖書館和位於角落的自動售書機。

3. 魔幻售書機在 Twitter] 瘋傳

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好,這部「魔幻售書機在 TwitterW 瘋傳,激發了孩子對閱讀的興奮感。

 

4. gimmick vs. 教育初心

看看香港的不少見報率高學校,只懂不停攪 gimmick 接受採訪,那怕犧牲了學生基本學習能力,

那間學校的初心更值得深思,他認為 Buffalo 區的孩子閱讀量並不多。

因此,自動售書機的好橋是「鼓勵在校內外閱讀」及「減低文盲」,

他們坦言:

“If our children can read, they can survive.”

iGardener 老師也相信。

 

 

資訊及通訊科技之社會議題系列 (2) – 你願意讓校長為你植入微型晶片嗎?

如果有一天校長說,要為學校所有教師植入微型晶片(microchip implants),您同意嗎?

相信各位都和 iGardener 老師一樣反對,但不是個個如此想的,

近來震驚國際學術界的除了基因編輯嬰兒外,

iGardener 老師很關注有英國公司真的考慮為他們的員工植入微型晶片(employee micro-chipping),

表面上理由是為了提高保安。

這根本不是嶄新的生物科技,

技術上與人類幫寵物植的晶片相似,用途頗廣泛:

  • 員工上下班「更方便」,不用擔心忘記帶鎖匙或門禁卡
  • 在員工餐廳或商店快速付款
  • 企業加強控制及保護機密文件

1. 英國 BioTeq - 你敢諗,我敢做

去年,住在英國 Hampshire 的創業家 Steven Northam (見圖)是全英首位植入人體微型晶片的人,

無論他回家或是開車都不需要使用鎖匙,

只要接近家門口和車門就能自動解鎖。

Northam 親身示範微晶片的方便,因他一手創辦 BioTeq公司在英國向個人和企業推廣人體微型晶片,

號稱植入微晶片後生活變得更簡單了。

在 Northam 的 BioTeq 大力推廣下,英國現在約有 150 人已植入了人體微型晶片,

雖然大部分都是個人試驗,

不過也有英國金融和工程公司為員工植入人體微型晶片。

有公司所有的管理層都在大拇指和食指間植入了人體微晶片,

Northam 說:「每個人都對植入微晶片讚不絕口,不用再怕工作時沒帶職員智能卡。」

現在,BioTeq 已將人體微晶片推展至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

價錢?平均而言,BioTeq 的人體微晶片每人索價港幣2,300 元 (台幣約 9,361元),

商業套餐則高達 港幣50,000 元 (台幣約 197,173元)。

2. 瑞典 Biohax - 你敢做,我嚟頂爛市

眼看英國吹起這股人體微晶片風,

瑞典的 Biohax 公司不讓 BioTeq 專美,

也打算在倫敦開設分公司,以平價加入戰場,

實行香港人話齋,頂-爛-市!

平均每人只要港幣1,400 元(其實都不便宜!)。

據Biohax資料,英國已經有多家律師行和金融機構與他們接洽。

3. 瑞典國家鐵路加入行列

Biohax 和瑞典國家鐵路合作,竟擬讓乘客不需要使用車票,

可以透過植入在體內的微型晶片入閘或查票。

上圖所見,車長拿著閱讀器在乘客手上掃瞄查票。

4. 美國公司加入行列

去年,美國的 Three Square Market 公司也 和Biohax 合作,

成為全美第一間讓員工植入人體微型晶片的公司,

他們讓員工自由選擇是否植入,

最後,可能是免費,都有超過50名員工使用植入服務。

5. 反對聲音

上述趨勢不容我們ICT師生忽視,

人體微型晶片的快速發展,

已引起代表英國19萬機構的英國工業聯合會(CBI)擔心,

他們表示科技改變人類工作方式,

人體植入微型晶片令人不安。

英國總工會(TUC)亦擔心,

員工被公司施壓植入人體微型晶片。

他們說:

「我們知道員工們已經開始擔心

有的雇主會利用科技

來控制和微觀管理員工,削弱員工的隱私權。」

「植入微晶片會讓老闆有更多權力來控制員工,

這明顯帶有風險,雇主不應該忽視風險,

或是對員工施壓讓他們去植微晶片。」

鼓勵老師在課堂帶領學生討論這個議題。

電腦演變系列 (The Evolution of Computers) (4) – [聽過 punched card reader 聲音未?] 16,000 BBC音效數據庫任您下載

1. VAK Learning Styles 邊一種?

iGardener 老師不了解你是屬於 VAK中那種學習模式,

視覺型 (Visual),聽覺型 (Audible) 抑或是動感型 (Kinetic)

我自己就一定是聽覺型 (Audible),對聲音有一種無形的敏感,

我時常搜尋不同的聲效做教材和簡報。

今日,我很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作教育用途的聲音檔案新寶藏。

2. 16,000 BBC音效數據庫

最近 BBCW 發佈了 16,000 音效檔案,內容十分豐富:

http://bbcsfx.acropolis.org.uk/

聲音檔案的剪輯內容廣泛,有長有短,有古有今,

如果ICT師生有需要,可以將  WAVW 檔案轉換成其他檔案格式如 MP3W

3. 回味古老電腦設備聲音效果

我發現這個數據庫很容易搜尋,當然我試過搜尋電腦的音頻檔案。

http://bbcsfx.acropolis.org.uk/?q=computer

一般電腦室環境與打印機↓

穿孔卡讀卡器,1968年↓

MODEM 的撥號網絡連線↓

Mainframe 大型電腦控制室(DEC Datasystems,1983)↓

電腦打印機(Hewlett Packard Laserjet) – 打印↓

學校電腦課堂,電腦室,電腦的嗡嗡聲,按鍵聲,偶爾的背景講課聲,來自CRT顯示器的電視哨聲和人們四處走動聲↓

電腦,按鍵兩次和嗶嗶聲(顯示輸入錯誤)↓

電腦磁碟機操作聲↓

電腦打字聲↓

 

4. 我哋 ICT 師生用唔用得?學下睇使用條款啦!

這些16,000 BBC音效由BBC以WAV格式提供,可根據 RemArc 許可條款下載使用。

聲音效果仍是BBC版權所有,但可能用於個人,教育或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