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習前線系列 e-learning in HK (12) – 從美國2019年教育趨勢資訊圖 (infographics) 自省

自1999年起,iGardener 老師的筆耕都是以面向 ICT 師生為己任,探討IT如何改善教育,不是凌駕教育或hijack 教育。

轉眼已 2019年了,全球 IT教育過程重大變化是有目共睹,香港官府廿年只懂一招 – 派短期錢給學校「買嘢」;香港老師又被模造到「無錢就做唔到嘢,有錢就$49800(香港vendor 你懂的!)財散人安樂」,其實改變教育是否一定需要錢嗎?

以下是2019年美國人角度的重要教育趨勢,他們以前無法想像的教學設備及活動,已成今天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們亦關注到反思老師的角色。

最大影響是使用 VRW 進行遠程學習,讓學生在課室裡飛到其他國家。

學生能夠從他們的課室出發,遊覽亞馬遜叢林、珠穆朗瑪峰和南極洲。

大家 「 知彼才知己」,不要期望本地的「不須問責高官」帶來學生教育上的幸福,改變由站在前線的自己開始吧,共勉之!

Source: https://www.paperhelp.org

STEM教育系列(7) – 我們不是最需要妳的錢,而是需要妳的長遠承擔和規劃! – iGardener 老師看【財政預算案 2019】

iGardener 老師一向對陳某先生沒有好感,覺得他的能力、視野、人品完全不配他的官職,所以不以職位稱呼。

昨天早上很忙,不太留意陳某發表香港 2019 – 2020 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

原來「創新科技」部分篇幅不少。

在今次財政預算案中,陳某推出了 5 個創科的措施,包括:

55 億擴建數碼港

預算案中指出,數碼港發展多年已經培育了 500 多間初創企業。因此,政府將預留 55 億來發展「數碼港第 5 期」,預計擴建項目會提供約 66,000 平方米樓面面積,當中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會議場地及數據服務平台等,項目最最快在 2021 年動工,2024 年竣工。財爺亦提及,香港科學園擴建計劃第一階段預計會在本年完工,提供約 7,400 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而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目前進展良好,預計在 2021 年或之前為第一期上蓋發展提供首批土地。

160 億資助本地大學

財爺會額外預留 160 億專款,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建設或翻新校舍設施、添置必需的科研設備如實驗室等,但需留意並優先考慮創科的需要,務求使教研配套切合培養科技人才的目標。財爺亦向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的研究基金注資 200 億,支援基金現有各項資助計劃持續運作。

100 億開發兩大創新平台

開發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兩個平台會引入海內外頂尖科技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與本港同業共同從事研發,更指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約翰普金斯大學等都有興趣進駐兩個新平台。

5 億推動「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

為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預算案將動用 5 億推動 3 個學年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每間資助中學會有 100 萬用以購置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專業服務,以及舉辦更多嶄新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提供協助。

20 億推動再工業化

政府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 20 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並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希望能改善經濟結構,減少對服務業的依賴。

Source: https://ezone.ulifestyle.com.hk/article/2281074

iGardener 老師上午上課、中午入課堂睇學生食飯、下午教師發展、發展後要開會,全日直落乃香港老師常態。

開會時,收到 e 雜誌 M編輯 的訊息,想我回應一下《財政預算案》,唯有告訴他開會後才可回覆,

散會離校後,才細讀與有關中小學科創的部份:

5 億推動「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

為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預算案將動用 5 億推動 3 個學年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每間資助中學會有 100 萬用以購置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專業服務,以及舉辦更多嶄新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提供協助。

以下是 iGardener 老師對陳某的《財政預算案》中小學部份的感想:

  • 對政府向每間資助中學提供 100 萬元添置設備和購買專業服務,我係表示「驚喜」嘅,算係廿年前 (1998年) ,老董政府大發「IT教育夢」以來,最大手筆,但聽講要分三年囉!
  • 近年好多學校花費唔少資源,建立所謂的「STEM 房」,配合廿年後「又係老董」大發嘅「STEM教育夢」,間間學校「又係一次性」批廿萬攪 STEM,所以呢兩年全民都 STEM(買下 XXbot呀、3D printer呀、VR呀、魚菜一箱呀咁)
  • 但係計劃中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跟上述政府的 STEM 教育方向又不太吻合,名不正則言不順,校內由邊組統籌及跟進(好多學校STEM 係科學老師帶)?
  • 近廿年大部份政府所謂 IT 新措施,只懂「一次過大撒幣」,我地 IT老師,又要花半日去沙福道聽悶到九彩嘅簡介會,又要寫申請書「乞錢」,申請成功後,又要會計開獨立賬目及銀行戶口,一兩年後,又要寫進度報告
  • 希望今次毋須冗長而繁複嘅文件申請啦,等每間學校都可以受惠啦
  • 計計下,一百萬唔係多,扣除學校更新資訊基建及設備後,剩下金錢唔多,仲邊有錢光顧所謂嘅「專業服務」(聽報紙講係雲端服務之類喎)呢?

iGardener 老師較為奇怪的是,《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舉辦課外活動,幫助同學認識 AI、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

講真,呢啲新科技多屬坊間「商業 jargon」,唔算係學術辭彙,每日都出現兩三個新名詞架啦,

再者, iGardener 老師最近去到邊個教育大會,都見到和聽到某「大學演變獨角獸」嘅蹤影及演講,

究竟陳某係想中小學生喺此階段,認識 AI、區塊鏈、大數據嘅知識,定係認識呢啲 AI公司、區塊鏈公司、大數據公司

而家中小學電腦課程點改,都未追得上這些新事物,不如官府扎扎實實,放資源讓學生先掌握基礎資訊科技及數理知識啦,

細路哥,暫時唔識「大學演變獨角獸」,唔駛死嘅。

最後, iGardener 老師有兩句說話想公開同陳某和整個政府講:

  1. 其實,我哋老師唔係最需要妳政府嘅錢(況且呢啲根本唔係妳嘅錢),而是需要妳嘅長遠承擔和規劃呀!如果科普咁重要,IT教育咁重要,點解要舖舖一次過撥款「一次過撒幣」?點解下下讓部份所謂「先導」實為「友好」嘅學校「先富起來」,帶頭製造「學界貧窮懸殊」?
  2. 政府若要真心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我哋前線老師最需要嘅,其實係內容扎實嘅科普教材、適合香港學生嘅教學法(唔係緊跟鄰近地區果套)、以及備課時間囉,多過製造不必要大量嘅文件及開會工作嘅金錢資助。

話明係放工後感想,iGardener 老師當然好主觀,當然好武斷啦!

有意以 IT/STEM 學理說服 iGardener 老師的,歡迎留言指教。

P.S. e雜誌訪問 iGardener 老師回應《2019 財政預算案》喺邊度睇到?iGardener 老師一向低調,大家自己搵啦!

STEM教育系列(6) - 7個20年前無人想像的科技職位

iGardener 老師寫電腦教育 blog 已接近廿年,當年科網潮大熱,識編寫 HTML 網站已經很「潮」很「搶手」。

隨著科技的進步,就業市場也在蛻變,科技消滅了一些工作,也為各行各業新興創造的工種打開了大門。

例如:

  • 數據分析經理的職位就有超過700,000個職位;
  •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明固然有其優點和缺點。他們是否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仍是一場永恆的爭論。
    然而,隨著新發明的出現帶來了嶄新的就業機會,無人駕駛汽車工程師一樣。
  •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對社交媒體管理人員的需求不斷增長。
    不過,同學預計需要努力工作並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雖然這份工作的平均年薪只是四十萬港幣。
  • 看看下面的資訊圖 (infographics) 吧,20年前很多工作根本未存在!
  • ICT 同學想想,會否有一天機器人會「偷走」我們人類的工作?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 e-learning in HK (11) – 解構「不足一半香港教師數碼知識表現合格」之謎(下)

十數年來,iGardener 老師的文章都是以面向 ICT 師生為己任,可能是我的園丁性格使然,默默深耕,不懂個人出位,不求網絡 impact factor 及 noise 。

偶而發表個人意見,卻會無心插柳,在香港學界小圈子引起一些共鳴,點解?因為我仍然站在電子學習的前線囉!

例如上月發表的文章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 e-learning in HK (10) – 解構「不足一半香港教師數碼知識表現合格」之謎(上),早上網誌發表後,瀏覽次數及facebook 分享比平時倍增,回響甚大。

Continue reading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 e-learning in HK (11) – 解構「不足一半香港教師數碼知識表現合格」之謎(下)

STEM教育系列(4) – 人人過關 – 參加 STEM 教育進深培訓課程初感

香港科創「追趕」之旅正式啟動!

本學年小學各派了十萬,中學也派了廿萬,各位不要說政府只懂派錢給學校啊!

政府還為每間學校「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為中學課程領導和中層管理人員而設的STEM教育進深培訓課程」 (Intensive Training Program),學期初已要求每間學校交出一張「1副校+3科頭」的「STEM 四人組」名單,本學年12小時的進深課程正式開始,且看有甚麼睇頭?

Continue reading STEM教育系列(4) – 人人過關 – 參加 STEM 教育進深培訓課程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