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iPad iOS教學系列(10) – iPad 2到校的開箱文

繼去年Cypher Martin(馬田)安排iPad1W3GW版美國版試用,讓園丁和學生第一時間(當時香港仍未有行貨)體驗平板電腦W的威力,轉眼一年,不用我詳述iPadW帶來的改變吧!

好了,iPad2W出現了,得知馬田已成為蘋果授權教育經銷商,園丁為了試驗在教學上的應用,又得他們安排借來最新的iPad2WWi-fiW版試用,真的唔話得!

今早收到後,立即學其他bloggers,影一輯開箱文了。

很緊張,等待看看與iPad1的分別。

標榜一個字「薄」!

 

打開盒,見到標準的Smart Cover,有點新意!

一百歲的亞婆都識用的iPad,操作手冊只是形式上需要吧!

準備打開Smart Cover,看看是否自動啟動?

打開了Smart Cover,啟動反應真的不錯,顯示是標準的apps主頁。

接上互聯網及輸入Apple ID戶口資料,已準備尋找適合教學的apps,亦準備帶到ICT課堂,讓學生親身試用這平板電腦。

園丁其實不想趁熱鬧,去歌頌「蘋果教」的新產品iPadW,去年我曾經覺得它是用來爭取電子書W的市場,將AmazonW的市場搶回,即買KindleW版電子書的讀者,轉到iBookW Store買iPad版的電子書。

但是著重用家經驗的AppleW,透過iPadW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結合性和互動性,我將會寫幾篇關於iPad在教學上的實戰心得。

Stay tuned!!

iPhone/iPad iOS教學系列(5) – 郎朗、祖母、小孩和貓也iPad!

當初iPhoneW面世時,蘋果只提供基本的硬件配置和使用者親和的作業系統W,各公司便各盡八寶,令短短兩三年的iPhone apps增至15萬,亦令iPhone成為一部蘋果也想不到的個人電子設備。

今天,iPadW亦跟隨這思路,在非電腦用家的圈子中漸見亮點,相信創新的應用軟件會成為iPad的killer appsW,吸引用家甘心買入這小玩意(gadgetsW)。

ICT老師在介紹多點觸控W操作系統W多媒體W應用、科技對社會等課題時,可使用以下的影片作示範:

1. 郎朗W用iPad演奏,讓《大黃蜂》狂飆!

Continue reading iPhone/iPad iOS教學系列(5) – 郎朗、祖母、小孩和貓也iPad!

iPhone/iPad iOS教學系列(4) – iPad顛覆閱讀經驗

園丁其實不想趁熱鬧,去歌頌「蘋果教」的新產品iPadW,我曾經覺得它是用來爭取電子書W的市場,將AmazonW的市場搶回,即買KindleW版電子書的讀者,轉到iBookW Store買iPad版的電子書。

但是著重用家經驗的Apple,是From Good to GreatW的完美主義者,最近熱買的愛麗絲iPad版電子書,所運用的多媒體W閱讀經驗是很超前,透過iPad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結合性和互動性。

ICT老師在介紹多媒體課題時,可使用以下的影片示範(反正學校不需急買水貨iPad):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7) – 我們認識幾多Web 2.0的服務呢?

(本文同時於教城電子學習多聲道刊載)

近年教育局W的政策文件和學界不斷提及web 2.0W的學習,其實大家認識的web 2.0服務又有多少?以下面的眾多外國例子中,外國的教師已經在學與教上應用了不少;在香港,估計除了Google相關Twitter外,香港的師生對其他皆認識不深,更遑論了解各服務的特點後,如何應用在學與教上。

作為老師,我們應捨各自為政的心態,取web 2.0共同建構知識的精神,盡用網絡帶來的便利,有智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web 2.0協作工具,相信學生將來必定能夠與廿一世紀的世界接軌。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6) – 範式轉移的土壤已在眼前,一起播種吧!

(蒙香港教育城邀請,園丁2010年3月起於《教城網誌 EdBlog電子學習多聲道》內撰寫文章,教城原文按此

從1998年開始資訊科技教育至今,學界不斷強調「學習者為本的範式轉向」(learner-based paradigm shift),即由教師為本的教學法,轉化成學生為本的教學法,多年來都好像霧裡看花,被視為夢想、願景、甚至是學與教上的烏托邦。

隨著近年互聯網頻寬的釋放及web 2.0甚至3.0的網絡服務的普及,學生已經習慣使用簡單的網頁瀏覽器,馳騁在網絡的超級公路,嘗試各種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問題,我們前線教師只要細察,便會發現「學習者為本的範式轉向」,已經植根於網絡的土壤了。

讓筆者稍為介紹一下吧:

  1. 搜尋/篩選資料
    學生已懂得使用不同的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或wiki,搜尋並比較資料,整理成可用的研習原料
  2. 協作
    學生熱衷的討論區(forum)、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本身已是幾個很成熟的多用戶協作工具
  3. 發表成果
    學生透過網誌(blogs)、微博(microblogs)及社交網絡,大大增加發放資訊的即時性和互動性,直接強化學生發表的意欲
  4. 學習社群
    學生習慣各討論區的版規和社交網絡的各個群組,其實都是獨立的學習社群

面對這塊學田,我們前線老師不需視之為洪水猛獸,避之禁之;反而要把握電子學習所帶來的機遇,運用我們的專業智慧,像耕種一樣,將學生常用的web 2.0服務轉化為具教育效益的活動。

在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要相信學生能夠透過鍛鍊,自我完善學習策略,成為真真正正「學會學習」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