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8) – 又來一個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Don’t re-invent the wheel

農曆年假後,一直忙製作成績表,上周五上午完成工作後,便帶著疲累的身驅,趕到九龍塘教育局出席一個名為「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的簡介會,  對資訊科技教育組舉辦的這個「簡介會」期望實在不高,只想看看這次有甚麼「新猷」。

準時兩時趕到,喘著氣坐下來,看看簡介會時間表,兩時至兩時半登記?早知午飯不用太狼吞虎嚥了!

好了,像紅館的演唱會一樣,「諮詢會」遲半小時兩時半開始,其實都是另一個(another)網上平台的發佈會,首先當然是由官府代表致詞,謂這是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計劃之一項工作,看他的介紹,「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之所以「課程為本」是:

  • 根據各科課程的題目作架構
  • 由科目專家(即借調老師)負責整理
  • 由政府出面處理版權問題

越聽越熟,這不就正是教育城已經面世接近十年的教學資源庫?看看2002年起已經建立的資源庫的官方簡介:

本資源庫按不同的學習領域、階段及主題分類,教師可透過多元化的搜尋器尋找合適的資源;亦可分享和增潤資源,就個別資源評分及提出意見,協助優化資源,共建教學資源庫。

作為前線老師和納稅人,我覺得資訊科技教育組這「另一個(another)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是一個re-inventing the wheel的活生生例子,原因:

Continue reading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8) – 又來一個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Don’t re-invent the wheel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7) – 我們認識幾多Web 2.0的服務呢?

(本文同時於教城電子學習多聲道刊載)

近年教育局W的政策文件和學界不斷提及web 2.0W的學習,其實大家認識的web 2.0服務又有多少?以下面的眾多外國例子中,外國的教師已經在學與教上應用了不少;在香港,估計除了Google相關Twitter外,香港的師生對其他皆認識不深,更遑論了解各服務的特點後,如何應用在學與教上。

作為老師,我們應捨各自為政的心態,取web 2.0共同建構知識的精神,盡用網絡帶來的便利,有智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web 2.0協作工具,相信學生將來必定能夠與廿一世紀的世界接軌。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6) – 範式轉移的土壤已在眼前,一起播種吧!

(蒙香港教育城邀請,園丁2010年3月起於《教城網誌 EdBlog電子學習多聲道》內撰寫文章,教城原文按此

從1998年開始資訊科技教育至今,學界不斷強調「學習者為本的範式轉向」(learner-based paradigm shift),即由教師為本的教學法,轉化成學生為本的教學法,多年來都好像霧裡看花,被視為夢想、願景、甚至是學與教上的烏托邦。

隨著近年互聯網頻寬的釋放及web 2.0甚至3.0的網絡服務的普及,學生已經習慣使用簡單的網頁瀏覽器,馳騁在網絡的超級公路,嘗試各種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問題,我們前線教師只要細察,便會發現「學習者為本的範式轉向」,已經植根於網絡的土壤了。

讓筆者稍為介紹一下吧:

  1. 搜尋/篩選資料
    學生已懂得使用不同的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或wiki,搜尋並比較資料,整理成可用的研習原料
  2. 協作
    學生熱衷的討論區(forum)、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本身已是幾個很成熟的多用戶協作工具
  3. 發表成果
    學生透過網誌(blogs)、微博(microblogs)及社交網絡,大大增加發放資訊的即時性和互動性,直接強化學生發表的意欲
  4. 學習社群
    學生習慣各討論區的版規和社交網絡的各個群組,其實都是獨立的學習社群

面對這塊學田,我們前線老師不需視之為洪水猛獸,避之禁之;反而要把握電子學習所帶來的機遇,運用我們的專業智慧,像耕種一樣,將學生常用的web 2.0服務轉化為具教育效益的活動。

在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要相信學生能夠透過鍛鍊,自我完善學習策略,成為真真正正「學會學習」的年青人!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4) – 數碼隔膜篇

今時今日,普遍香港家庭已擁有至少一部可上的網的電腦,佔96%,要推行電子學習W,互聯網存取(internet access)是學子基本的配套,在22/4/2009立法會會議上,毓民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答覆:
問題:
隨著近年資訊科技的發展,透過互聯網學習已成為中小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政府亦於二○○八年十月成立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研究電子學習資源的研發(包括電子課本)。然而,有關注團體指出,在學校書簿津貼計劃下獲發津貼的約30萬個家庭(特別是約64,000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家庭)當中,不少家長表示難以負擔互聯網服務費用。此外,政府統計處於二○○八年七月至九月進行的調查所得的結果顯示,在728,000名年滿10歲的中小學生之中,約有 21,400人(即2.9%)的家中沒有電腦及上網設施。
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1. 會否考慮將互聯網服務費用納入學校書簿津貼計劃的資助範圍,以縮窄數碼隔膜;若否,原因為何;及
  2. 政府如何幫助來自低收入家庭且家中沒有電腦及上網設施的中小學學生透過電子課本學習?

電子學習前線系列eLearning in HK (3) – 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報告

課本及電子學習W資源發展專責小組在22/10/2009向教育局W提交報告。

專責小組報告的主要建議為:

  • 於2010/11學年在二十至三十間中、小學推行為期三年的「推行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 由2009/10學年開始,投放額外資源加快及加強發展小學及初中的「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
  • 於2009/10學年,向所有中、小學發放一次過的撥款,以供在未來三年購買電子學習資源。
  • 香港教育城W建立電子學習資源商貿平台及教師網上社群。
  • 由2010/11學年開始,分拆課本、學材和教材的訂價。
  • 由2010/11學年開始,把課本「三年不改版」的規則修訂為「五年不改版」。
報告的其他建議包括:
  • 考慮成立督導委員會,以督導「推行電子學習」試驗計劃的進行,並就試驗計畫的成效,向政府建議長遠應用電子學習資源的策略。
  • 鼓勵及支持業界成立跨界別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會致力協助學校、出版商和資訊科技界三方協作,建立夥伴關係,令「推行電子學習」試驗計劃更有成效。
  • 就電子學習資源的版權問題及經常使用電子學習資源可能帶來的學生健康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訂定相關策略及配套措施。
  • 加強與家長團體的溝通,收集家長對課本質素及價格的意見和建議,並向出版社反映。
  • 鼓勵學校按適合本身的情況,推出不同形式的課本循環再用計畫。
專責小組報告:
專責小組報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