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秒速的 “I want it now” 世代,人人追求快靚正,
學生普遍對耗時的學問追求缺乏耐性,
若果將學問追求或比賽比喻作緩跑徑,
相信學生最想完成的就是以下一條:
改變由教育開始,共勉之!
個多月前 iGardener 老師已從 TwitterW 得知,
Google 使用其獨家擁有的通用頂級域名( gTLDW ).new 建立不少 “.new” 網域,
很多老師們好像發現新大陸的瘋傳「Google登記很多“域名“」用來快速建立新的 G Suite文件,
其實概念上「通用頂級域名」與「網域」有點不同。
運作上,只需要在瀏覽器的網址列上輸入 doc.new 等網址,
就可以直接新增文件,並儲存在自己的 Google 雲端硬碟中。
在新的 .new 網址之前,我一向都常備一些 add new 網址,
這些上堂恩物,令流程比起開啓 Google 雲端硬碟後建立新檔案要方便得多,
iGardener 老師的珍藏 add new 網址包括:
Continue reading Google 教學系列 (34) – Chromebook 實戰教學(十三) – [周五好嘢/好康] 10個比 .new 更強之新增文件網址 (2020-05-07 更新)硬碟W 容量「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15TB 碟盤即將面世,雲端 數據中心W 資料容量一再提高。
Western DigitalW 公司宣佈將推出業界最高容量的硬碟。
iGardener 老師想買也難,因這產品主要是適合超大規模的雲端和傳統數據中心的用途,
例如大規模影像監視的「智慧城市」計畫、大數據W(Big Data)儲存等等。
一般學校使用2U 已經很威威,商業社會已經使用 4U60 的硬碟機箱平台,
甚麼叫4U60?即四格server rack高度,放置60枚硬碟(見圖):
假設採用15TB硬碟填滿的4U60硬碟機箱,儲存容量可高達 900TB,
接近 1PB ( PetaByteW )大關!
每隻硬碟的平均儲存容量,十年來飆升得很快,相信和智能電話攝影帶來硬碟備份的需求。
反之,每隻硬碟的平均價錢幾年來則很平均。
今天身處 物聯網W 的世代,電腦幾乎無處不在,
由於技術和生產的進步,生產 半導體W 的成本非常低,
玩具和電飯煲內都有廣義的電腦,
想當年 iGardener 老師初入行任教「會考電腦科」時,
有一課叫「電腦歷史」,
一般都是由 Charles BabbageW (1792–1871) 電腦之父開始,
今天的課程沒有涵蓋電腦歷史了,
ICT學生很自然地視電腦為理所當然,
「好似石頭爆出嚟咁」,
但這個風雲新時代究竟如何、何人、何時、何處開始呢?
讓我們老師教導學生回歸歷史,尊重事實,
智能電話一人一機,基本上它們都是您的掌上電腦,
面世前必須進行許多研發 R & D,不能借人技術當係自己,
而背後的電腦科學的低調而抽象的基礎工作 (ground work),
原來一直追溯到18世紀初。
今天轉載來自Computer Science Zone 的infographic 資訊圖,
概括描繪了人類如何踏入今天的科技消費社會的旅程:
Continue reading 電腦演變系列 (The Evolution of Computers) (3) – 「一眼睇晒」電腦科學百年風雲 [infographic]
2018年11月21 日晚至翌日早上,恒生大學 Google Suite for Education (後稱 GSFE) 戶口一度全面停止(詳見新聞),
這資訊保安事件在香港學界「有人抽水有人愁」,當天引起不少不必要的恐慌,
尤其近年很多學校逐漸選用 GSFE 及 Chromebook ,老師在不同 GSFE 交流群組議論紛紛。
iGardener 老師自2007年起開始使用及管理 Google Suite for Education (前稱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作為 Google Certified Trainer ,經驗仍很淺,
今天試從 GSFE 初哥管理身份及視角,
分享一下對事件的個人睇法。
Continue reading Google 教學系列 (33) – Chromebook 實戰教學(十二) – 恒生大學 Google 戶口被 ban 事件與「黑客很忙」現象的7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