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rdener 老師最近再觀看一段網上的短片,多了一份感觸,
在教育界,大家都每天言教學生云:「善良是美德,要時刻對別人保持善良的心。」
但是他們自己在教員室,有否濫用同事的善良,而傷害別人嗎?
有經歷過的,總會反覆思考,善良究竟有無底線呢?
iGardener 老師最近再觀看一段網上的短片,多了一份感觸,
在教育界,大家都每天言教學生云:「善良是美德,要時刻對別人保持善良的心。」
但是他們自己在教員室,有否濫用同事的善良,而傷害別人嗎?
有經歷過的,總會反覆思考,善良究竟有無底線呢?
今早讀了一篇網誌文章,有感而發,改編了少少,因套落某些機構的場境,竟出奇地貼切:
睇一個機構有冇朽壞,好簡單,如果個機構領導「丁蟹化」,咁就一定朽壞緊。
丁蟹個格係點?覺得自己好好人,好為得人,
而佢一定做得啱,錯嘅一定係人哋,
迫到人家破人亡仍然自我感覺良好,呢種固執,
到死嗰日都唔會覺悟,仍然將責任推晒畀人。
就好似丁蟹迫死玲姐嗰一幕,佢留住眼淚睇住畀自己迫瘋迫死嘅玲姐,然後喊苦喊忽咁話:「阿玲,你唔鍾意我點解唔早啲同我講……」
過咗一陣,佢對方展博怒目相向,大喊:「係你害死阿玲,係你害死阿玲……」
古有「圖靈測試 Turing Test」,今日大家不妨用呢個「丁蟹測試 Ting-hai Test」,
就可以檢驗閣下機構之領導有冇丁蟹化?繼而反省機構是否正在朽壞?
我敢說,每個機構領導層及辦公實室,總有一兩隻丁蟹。
說起來有點離經叛道,iGardener 老師投身教育多年,能夠維持那團火實在不易。
不是靠甚麼「講易做難」、正能量、心靈雞湯式的鼓勵文,乃靠不甘自欺及敢講真話的傻勁。
所以我新設了這個「每天來點負能量系列」,不習慣面對學界真實的同工,不用為難自己,大可不看。
眼見不少學界機構不務正業,正如早前一篇文章「Never solve a non-problem」,機構的朽壞乃始於領導層棄真正的問題不顧,而花自己甚至團隊的心力去解決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 – non-problem」。
學界領導經常犯 programming 的大忌,「搵嘢嚟改」,是要顯得自己「做得嘢」。
但卻不敢碰真正爛透的問題,當我聽到甚麼甚麼「先導計劃」,我就聯想到上述教條。
iGardener 最近與同工閒談中,不約而同都聽到所屬服務機構的大小問題,當中不外乎領導層不願面對機構的管理問題,問題越久越不願面對,面對也不願意,遑論去解決呢喃!
我靜下來深思,領導層不願面對或解決問題,固然會令一個機構開始「停止進步」,更嚴重的是這個機構會「朽壞」或「發霉」,不能輕易走回頭。
而朽壞乃始於領導層棄真正的問題不顧,而花自己甚至團隊的心力去解決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 – non-problem」。
這本書《Never Solve a Non-Problem》的作者Tony Carter,對這課題提供不少清楚的定義和論點,雖然此書的對象是企業家,我覺得也十分適合教育同工細讀,反思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