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ICT教學記錄片系列(1) – 1996《電腦狂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Nerds

相比其他的學科,ICT科的記錄片不多,這十數年有系統的都不過五套,所以iGardener老師幾經辛苦,除了早前介紹BBC的虛擬革命之外,找到兩套美國PBSW 拍攝的記錄片,分別是:

The Triumph of the NerdsW: The Rise of Accidental Empires

「或者該說是無心插柳,原始的創作團隊是業餘的,而現在大部分人也都還是。作者Bob Cringley從他在矽谷的車庫走出,為大家介紹電腦圖片和電腦狂,並述說關於他們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就像該行業本身,該電影系列富資訊性、有趣、直陳而未加修剪。演員包括:比爾蓋茨(微軟總裁,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史帝夫‧賈布斯(嬉皮的蘋果電腦聯合創始人,NeXT電腦的首席執行長,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人),Steve Wozniak(蘋果電腦的聯合創始人,工程學天才,是個愛開玩笑的人)」Amazon.com

“It happened more or less by accident; the people who made it happen were amateurs; and for the most part they still are. From his own Silicon Valley garage, author Bob Cringley puts PC bigshots and nerds on the spot, and tells their incredible true stories. Like the industry itself, the series is informative, funny and brash. Some of the episode participants include: Bill Gates (Chairman of Microsoft,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Steve Jobs (Hippie co-founder of Apple Computer; CEO of NeXT Computer; and the man who wanted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Steve Wozniak (Co-founder of Apple Computer; engineering genius, practical joker).” Amazon.com

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5g0kidk3Y
Continue reading 優秀ICT教學記錄片系列(1) – 1996《電腦狂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Nerds

多媒體演示創新系列(12) – 從《魚樂無窮》學習視頻特性

亞洲電視的經典節目不多,歷年以來,最叫人「難忘」的電視節目,非《魚樂無窮》莫屬,在深夜時段「直播」魚缸中的大小魚兒活動,不停播放魚缸影像就可以當「電視節目」,是窮出來的創意。

當年小兒Matthew仍是嬰孩的時候,每逢發燒不能入睡,多少晚上爸媽便與他一起看《魚樂無窮》。今天魚樂無窮回歸之時,兒子已是一個比自己高的中學生了!所以iGardener對這經典「電視節目」有特別的感情,2011年2月初起身,喜見亞視的《魚樂無窮》在早上 7:30am 復播了!

看看當年「聞名經典」的《魚樂無窮》Youtube吧:

強勢回歸的新版本《魚樂無窮》改用了數碼標清及採用 16:9 的比例播放,畫質比以前更清晰,比較下,同學可學習視頻的特性:

  • 模擬(analog)->數碼(digital)
  • 比例:4:3->16:9

同學別說它無聊,其實很多觀眾都愛看和懷念此「節目」的!

多媒體演示創新系列(11) – Old School MV “Take on me”

最近iGardener老師開始在中三及中五ICT課程中,教導多媒體W課題,參考維基百科W的定義:

多媒體(Multimedia),在計算機系統中,組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的一種人機互動式信息交流和傳播媒體。使用的媒體包括文字、圖片、照片、聲音 (包含音樂、語音旁白、特殊音效)、動畫和影片。

定義中著重多種媒體的揉合,只是iGardener老師不太同意只有電腦才能製作及展示到多媒體,此時腦裡記得很久很久前的一套經典1985年的MV,叫Take on meW,它的特色是非電腦製作的多媒體動畫:

謝謝YoutubeW記錄了這些老餅影片,讓數碼一代見識到到這MV內的多媒體特技,是純使用光學剪接,不愧是iGardener老師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動畫MV之一。

這亦是ICT課程多媒體中動畫W(animation)的完美教材,因為它包括以下與課程有關的元素及特點:

  • 非電腦製作的經典多媒體動畫
  • 影片以連續手繪素描組成
  • 主角從手繪素描伸手到影片,是打破多媒體元素的視覺局限

多媒體演示創新系列(10) – 經典互動式影片之獵人與熊(A Hunter shoots A Bear)

iGardener老師最近與學生核對MC答案時,其中一題的答案指出,視訊W視頻W(videoW)的播放是沒有互動W性的,兆倫同學對此有點質疑,我便建議他舉出一個實例去支持他的論點,他就鍵入了YoutubeW的一套影片,叫「獵人與熊(A Hunter shoots A Bear)」:

這是iGardener老師見過互聯網史上最強的互動影片,充分利用互動的回饋,吸引用家不停輸入動詞,嘗試觀看相應的影片。

當獵人從螢幕伸手出來抓改錯帶時,有沒有嚇一跳,以為是經典鬼片貞子?

有注意到是什麼產品的廣告嗎?是的,是一家歐洲知名的塗改液、塗改帶公司(Tipp-ExW)的廣告。

用家把好玩的單字或片語輸入,便會產生不同的片段。
例如輸入moonwalk,主角便會學Michael Jackson的跳舞。
例如輸入give me five,主角便會拍掌。

廣告公司的創意是令人讚嘆的,怪不得從2010年8月影片上傳到YouTubeW網站至今,已突破1,470萬的瀏覽人次!

這是ICT課程多媒體互動影片的完美教材,因為它包括以下與課程有關的元素及特點:

  • 影片以肢體動作為主,淺顯易懂
  • 主角從影片伸手到右邊的圖像拿塗改帶,是打破多媒體元素的視覺局限
  • 可輸入單詞變成動作,打破影片互動的有限性
  • 廣告不受地區性侷限,因為選擇放在宇宙最強的YouTube影片上分享,善用互聯網的優勢,是傳統傳媒廣告所不能及的
  • 善用盛行的Facebook、Twitter等web 2.0社群網站與微博推波助瀾之下,廣告效益之大,瞬間在全球各地擴散,令人大開眼界!

估一下廣告到底拍了多少段互動的影片?有甚麼動詞可用?答案在這裡找吧!

突然想到,英文科老師又可以用來做教材哩。

例如:

  • box (google, see, watch, watch TV With)
  • brush (clean, clear, wash)
  • call (chat, contact, phone, talk to, telephone, hat)
  • cook (barbeque, bbq, eat with, feed, picnic, stoned fries)
  • cut (mow)
  • dance (rock)
  • eat (eat by, dig)
  • fart (king, pass, rip
  • fish (catch, get, hook)
  • freeze (nothing)
  • give me five (cost)
  • jump (circus)
  • kick (wrestle)
  • kill (kill by, shoot)
  • like (together, cuddle)
  • love (hug, kiss, lick, marry)
  • moonwalk (Michael Jackson)
  • paint (draw)
  • pee (beer, drunk, piss, ko, toast)
  • picture (take a picture with, photo, film, propose to)
  • play (joy, game, guessing game with, paper, use)
  • ride (drive)
  • rnb (rap, hip hop, break dance)
  • shake (and, joke, laugh, lol, shake hands with, smile, trick)
  • sing (song, crop, harp, music, opera, record)
  • sleep (sleep with, nap)
  • sport (ball, football, basketball, naked, roll, soccer)
  • sweep (forest)
  • tickle (touch)
  • Tipp-Ex (erase, rewrite, write, white)
  • wrestle (fight, kick, vs)

程式編寫學習系列(2) – A “bug” in a program

Stanford大學的教學影片時有寶藏,iGardener老師節錄了大學電腦科的第一節中,介紹程式編寫的入門-蟲(bug),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