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與ICT教育系列(7) – 2套喬布斯生平電影教材

喬布斯W去世後,近來開始有些關於他的生平電影,故此我盡力將可播放的預告片或足本列出:

 1. The jOBS Movie

官方預告片1:

官方預告片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ycbkYPci8

 

2. iSte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_BfYARJsaU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5) – 投影式虛擬鍵盤

鍵盤W(KeyBoard)是源自打字機W輸入設備W,以前只有:

  • QWERTY鍵盤W vs 非QWERTY 布局
  • 有線 vs 無線 連接方式

之分,其後鍵盤W愈做愈細緻精巧,從有線到無線W,由硬殼的變成軟矽膠,尤其近年自從觸控屏幕之普及,鍵盤多了「實體鍵盤」和「虛擬鍵盤W」之分類。

雖然平板電腦W已提供不錯的打字體驗,但較小的行動裝置如iPad miniW,其螢幕W內顯示的虛擬鍵盤W,先天大小留下許多不足之處,有韓國公司推出這款新的虛擬鍵盤,期望解決這種煩惱。

這設備叫”投影式虛擬鍵盤”,不會有任何實體按鍵,也不會有實體底板與滑鼠,而只在一個平坦的表面上,投射出紅外線W式光線的虛擬鍵盤:

  • 外型上是一個長方盒
  • 投射出紅外線式光線的虛擬鍵盤:
  • 透過藍牙W連接AndroidWiOSW行動設備W
  • 可以連接到PC或筆記簿電腦W,但意義不大
  • 每分鐘處理多達350字的輸入(一般平均每分鐘50字)
  • 配備了“滑鼠W模式”和“觸控板W模式”
  • 無線使用的時間可長達 150 分鐘。

 

對秘書或文員使用這虛擬鍵盤時,或會因為沒有實體按鍵的觸感而覺得不爽,沒有對著電腦鍵盤敲敲打打「噠噠」的聲音!

除此之外,這個鍵盤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參考網站:http://www.celluon.com/index.php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4) – 反璞歸真?

科技W如何轉變,到最後長伴著我們的輸入設備W,始終是我們的手指。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3) – 麻省理工的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Multi-touch 多點觸控W是由2007年Apple iPhoneW開始為大眾所認識,從此輸入設備變得直觀和依靠人類的感官。

2009初,MITW媒體實驗室天才的博士生Pranav Mistry發明了一種叫「第六感」的配戴式數碼設備(wearable gadgets)原型,由攝錄機、口袋投影機、鏡子以及口袋電腦而成,可用來收集周圍環境的訊息,例如識別商店貨架上的商品,將數據投影到空中並能通過手勢進行操作。

Continue reading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3) – 麻省理工的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大阪遊記科技篇(2) – 日本麥當勞「宅男電插座」

園丁曾經在香港的麥當勞W和其他快餐店找尋13A電插座,為筆記簿電腦W智能手機W供/充電,十分佩服她們的室內設計,基本上顧客是沒有可能在那些地方使用供電。

去年在大阪W 心齋橋W的麥當勞享用冰涼的黑咖啡(iced black coffee)時,開心大發現到,原來那裡的的座位是有獨立的電插座的!

看看園丁拍的相片中,,這位日本青年如何善用這窩心的供電系統?我坐在他旁邊,十分欣賞他不是買一杯細汽水便大叉特叉,而是買了套餐一份,他並不是逗留很久。

我們比較下,或會不開心為什麼香港沒有這些設施,但觀乎「叉電男」節制的質素,相信是日本麥當勞放心提供供電設施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