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ICT教學記錄片系列 (11) – 2018《無現金的世界 How cash is becoming a thing of the past》

iGardener 老師對很多人「香港智能電話支付不普及 = 很落後」的說法不以為然,

我相信選擇,香港廿年來一向有公司引入各種付款方式,

信用卡或增值形式也有,老人家拿著一包現金買金飾也廣為金舖所接納,

有選擇就是王道。

今天想衝出大灣區,介紹一套2018年歐洲播出的記錄片《無現金的世界 World without money》,時間若 42分鐘。

雖然主題較偏向經濟學,當中的電子付款方案,十分適合 HKDSE ICT 單元 E 的課堂。

 

內容簡介:

  • 刷實體信用卡,使用晶片閱讀器拍實體信用卡,和流動程式付款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交易模式。
  • 探討在無現金社會中生活的潛在利與弊。
  • 在德國小鎮上,一輛流動ATM巴士在街上服務。
  • 在瑞典,採用了一種名為Swish的流動支付系統,只需要賣家的電話號碼即可完成交易。
  • 監管機構歡迎無現金社會,可以減低犯罪分子逃稅和其他非法企業,數碼交易可立即記錄,易於追踪。
  • 面對無與倫比的便利和未來科技的閃光魅力,許多消費者都忘記了無現金社會的危險。
  • 弊處方面,數碼交易可能會加劇個人私隱和資安的問題。
  • 高達80%的資金存在為數字代碼。
  • 黑客或電腦故障可能會刪除或轉移個人的財產。

《無現金的世界 World without money》概論了經濟世界的趨勢,

其急速增長雖然似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阻擋的,

這影片也提醒我們必須採取的保障措施。

沒有現金,深水埗銀紙滿天飛的亂象便不容易發生了。

互聯網私隱及保安教學系列(05) – 您知道科技公司了解您多少嗎?


iGardener老師經常問學生,有沒有問過自己「Google 對我的了解有幾多?」

答案通常都不太清楚。

Google 了解您的資料,包括您點擊的廣告、生日、正在使用的設備及Wi-Fi網絡。

令人有點意外,與其他一些出售您的個人數據或在收集數據的大公司相比,Google 相形見絀。

根據美國科技公司的官方私隱政策,以下就是六大科技公司官方承認收集的個人數據:

Continue reading 互聯網私隱及保安教學系列(05) – 您知道科技公司了解您多少嗎?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 (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17) – [50週年]「滑鼠之父」與 「演示之母」,影響個人電腦科技比 Steve Jobs 更深遠

平時的星期天,iGardener老師一般會輕鬆一點,

閑寫一篇又懶又爛 gag 的小品,美其名集合稱為 ICT教學開懷篇

今天我捱夜也要額外要多寫一篇,因為 2018年12月9日是值得記念 Douglas Engelbart 的一天。

1. 誰是 Douglas Engelbart?

Douglas Carl EngelbartW (1925 – 2013) 是美國工程師及發明家,

一般電腦科教科書最認識 Engelbart 的,是他發明了滑鼠,在 60 年代初,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筆記簿,畫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滾動,用來追蹤動作的設備草圖,這便是滑鼠的概念圖。

1964 年,Engelbart 改善這種設備的構思,並動手製作出了原型,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滑鼠。

2. 滑鼠之父而已?

很多 ICT師生只認識 Douglas Engelbart 是發明滑鼠的工程師,

等如認識畫家 梵高W Vincent van GoghW 只有一幅驚世鉅作 The Starry NightW  一樣膚淺,

滑鼠只是 Engelbart 發明的其中一件工具,目的是體現「人機互動」的先驅構思,他開發了:

  • 超文本系統 hypertext
  • 網絡電腦 network computers
  • 圖形用戶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他在個人電腦革命中角色實在顯赫,他的研究革新了人機介面,

對後世科技界包括 Steve Jobs 影響深遠。

3. 五十年前的今天發生甚麼大事?

五十年前的今天,即1968年12月9日,在2000多名目瞪口呆的電腦工程師面前,

Engelbart 坐在舞台上的電腦桌前,桌上只有電腦顯示器、鍵盤、滑鼠與 keyset 終端機,電腦則遠在五十公里外的史丹佛研究中心。

顯示器亮了起來,舞台上的大銀幕同步秀出畫面,上面分割出左右兩個視窗,左側是一份空白文件,右側則是遠方同事的即時影像。

Engelbart 輕聲細語的指、點擊、拖曳、墜,介紹超媒體、超連結、跨文件編輯、協作軟件、短信、實時視頻會議,

以及首次面世的 mouse,這些都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基本要素,竟然在第一台個人電腦面世前15年已經一一示範。

Engelbart 繼而仔細講解整個系統架構,包括硬件、軟件與網路,

以及未來建構 ARPANET(Internet 前身)的計劃,

全場 2000 觀眾早已為之 「O 嘴」,演示結束後,會場爆出如雷掌聲,久久不息。

 

這個 90分鐘的演示比2007 年Steve Jobs 的 iPhone 發佈會更為震憾,

因為 Engelbart 展示了現代個人計算的幾乎所有基本要素,

後世科技學者稱此次 Engelbart 的驚世演講為 「演示之母」(The Mother of All Demos)。

 

4. The Mother of All Demos 各影片版本

足本 Full version (1小時40分):

 

分段版本 (第1節):

分段版本 (第2節):

分段版本 (第3節):

互動版本:

http://www.dougengelbart.org/content/view/374/464/

精選 playlist 版本:

5. 對互聯網有何影響?

Engelbart 的 NLS 是由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發的分散式互聯電腦網絡的第一個主機,

1969年10月29日,Engelbart 的實驗室就是透過 ARPANET傳送第一個訊息的接收端,

這正正是催生互聯網的前身。

6. 對 Steve Jobs、Apple 個人電腦有何影響?

1970年,新成立的 Xerox PARCW(Palo Alto研究中心)招募了大約十幾名 Engelbart 的 SRI 成員,

這些成員受到 Engelbart啟發開發了 Xerox AltoW – 第一台配備 GUI 和滑鼠的個人電腦。

1979年12月,Alto 被來參觀的 Steve Jobs 和其他 Apple 工程師看到,啟發他們為蘋果電腦 Apple LISAWMacintoshW 加入GUI,WYSIWYGW 和滑鼠元素。

繼而,Macintosh 隨後啟發了 Bill GatesW 開發 WindowsW 操作系統。

如今每個操作系統都充滿了 Engelbart 的人機互動概念。

 

總結 – 另一位電腦界的無名英雄

現代電腦人常以「滑鼠之父」稱呼 Engelbart,但他的影響與貢獻豈僅止於滑鼠?無知不能體現代科技的脈絡。

正如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 Steve WozniakW 對他的稱頌:

「我們現在在電腦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他的構想。對我而言,他就是個神。」

Doug Engelbart 絕對是電腦世界中的無名英雄,雖然他於2013年7月2日去世,

但他的啟迪仍然存在於我們的每一個點擊聲中。

ICT教學開懷篇(65) – 雲端在那裡?Where is “the Cloud”?

在這所謂 “雲端年代”,愈來愈多企業及個人開始採用雲端技術,

ICT 學生也難免被誤導,近年學生答題時,甚麼也答雲端,

令人憂慮。

mindset 改變由 ICT 教育開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