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教學系列 (4) – [復刻影片] 第一代 Googler 親身口述 Google 中文名「 谷歌」的誕生起源

iGardener 老師 2007年已經看到 Google 在教育上的優勢,在自己學校引入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當年名稱),亦努力在學界推廣 Google 教育應用,過程中,認識了一群香港的 Googlers 朋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來自香港、美國 Standford 、北京的,對教育十分有心,在一些項目上合作十分愉快,至今仍時有聯絡。

其中一位來自北京的 Googler 是第一代的中國員工,有份與李開復等人一起為 Google 改中文名,她曾經和 iGardener 老師分享到 Google中文名「谷歌」的誕生過程,其源起和當中的命名過程都是很曲折有趣的。

作為長期忠實 Google 教育家,有責任保育 Google 在華文地區的歷史,iGardener 老師修復了的幾篇幾近消失的文章,轉換了正體中文,修正了標點符號,更將2006年的 「谷歌」flash 動畫轉換成 YouTube 影片,今天,iGardener 老師和各位 Google 教育家一起進入時光隧道。

溫習 – [1998年9月4日]”Google” 英文名字起源

GoogleWGoogolW 的錯誤串法,Googol 是數學家們用來表達10到100次方,或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即是1後加100個零。

1. [2006年4月12日] Google公司宣布中文名為「谷歌」

Source: 維基新聞

今天,著名的美國Google公司行政總裁 埃里克·施密特W (Eric Schmidt) 來到中國北京與兩位Google公司駐中國副總裁 李開復W周韶寧W 共同發布了Google全球中文名稱「谷歌」。據介紹,「以谷為歌,收穫的喜悅」是這一名字的含義。

Google公司在發布會上介紹,四年前,自從Google擁有了第一個中國員工以來,許多人就一直希望Google能有一個中文名字,這次Google公司、其外聘廣告公司擬定了眾多中文名字,並最終從中選定了「谷歌」。據了解,「谷歌」這是Google在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個非英文的名字。

據亞太區市場經理的張晶說:「我們受到了梵高作品中對金黃色麥田的描繪。梵高是一位極具創新精神、不同凡響的藝術家。他畫中所描繪的廣闊、金黃色的麥田好像蘊蓄著無盡的信息,我們在這裡耕耘、創作,為用戶收穫結果。所以,以谷為歌,是我們的播種與期待之歌,也是收穫與歡愉之歌。」

除此之外,李開復向媒體介紹到:「Google到了中國以後,不僅僅在全球各地舉行了許多招聘活動,在政府溝通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埃里克.施密特來中國後,也與政府進行很好的溝通」。  

埃里克·施密特表示,希望Google中國在現階段能夠做好產品的開發和服務,不僅僅為了中國,也為世界的網際網路用戶開發新的產品。  

北京市政府對Google公司CEO到訪也表示了讚賞和歡迎。

並且,「谷歌」的中文域名也都被Google公司預先註冊了。

Domain Name: 谷歌.中国 谷歌.cn
Domain Status: clientDeleteProhibited
Registrant Name: DNS Admin
Registrant ORG: Google Inc.
Registrar Name: eMarkmonitor, Inc.
Administrative Email: dns-admin@google.com
Name Server1: ns1.google.com
Name Server2: ns3.google.com
Name Server3: ns2.google.com
Name Server4: ns4.google.com
Create Date: 2006-01-17 05:12
Expiration Date: 2008-01-17 05:12

2. [2006年4月13日] 「谷歌」的誕生

Source: Google (谷歌)中國的博客網誌
俗稱「黑板報」,http://googlechinablog.com(已失效)

昨天,Google 發布了我們在全球唯一的非英文品牌名稱 – 谷歌。

顧名思義,以谷為歌,象徵著耕耘和收穫的喜悅,也表達了一種勤懇求實的態度。

有關起名的過程,很多媒體已做了詳細的報導,就不想在這裡有更多的描述。我只是想說,就像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每個 Google 的中國人都希望為 Google 起一個既符合品牌特點、又方便廣大中文用戶的名字。但是就像有太多的爸爸媽媽,每個人對 Google 品牌都有不同的詮釋和期待,大家精益求精,起名字就成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最後確定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們受到了梵高作品中對金黃色麥田 的描繪。梵高是一位極具創新精神、不同凡響的藝術家。他畫中所描繪的廣闊、金黃色的麥田好像蘊蓄着無盡的信息,我們在這裡耕耘、創作,為用戶收穫結果。所以,以谷為歌,是我們的播種與期待之歌,也是收穫與歡愉之歌。

「谷歌」 並不會代替 “Google” 英文名稱的使用,這兩個名字今後將相互呼應、互為支持。

一個名字的誕生,僅僅是我們更貼近中國用戶的一步,我們今後的工作還會不斷賦予它更豐富的含義。希望 「谷歌」 帶着我們所有 googler 的理想開始它新的歷程。

3. [2006年4月14日] 谷歌 – 寄語

Source: Google (谷歌)中國的博客網誌
俗稱「黑板報」,http://googlechinablog.com(已失效)

當天 Google 在他們的中國網誌發表了關於選擇「谷歌」的理由,並為此製造了一個介紹谷歌的 Flash 動畫,因現在大部份瀏覽器已不支援 Flash 動畫,iGardener 老師將 Flash 動畫轉換成影片,為 Google 歷史留存。

https://youtu.be/iLkPqtfT2xw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日子,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在這個耕耘的季節,Google 取名「谷歌」。以谷為歌,是播種與期待之歌,亦是收穫與歡愉之歌。

我們希望,「谷歌」 能為每一個人整合全球信息,讓人人能獲取,使人人都受益。

歡迎你到 「谷歌」 來,讓我們為你搜索,給你收穫。

一條條信息就像一株株小草,鮮活而充滿生命力,匯聚起來,成一片新綠,無邊無際。

我們把每個網站當成一個選民,所有搜索結果的排名完全由這些選民相互 “投票” 公正決定。因為我們相信,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真正在網絡上被大家公選、信賴的信息才是有價值的。

我們更期望,一旦你到「谷歌」來,就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然後離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以心血為你爭取時間,並為你不斷尋找更多獲取信息的方式。

我們曾經設想,把龐大的服務器群放在一艘船上,讓淙淙流水發動能源,帶動信息的整合。這乍看起來風光無限的浪漫圖景,訴說著我們對理想不舍晝夜的追求。

今天我們所整合的,只是無窮信息的一小部分。我們要做的,是匯天下信息,予天下人。信息還有許多, 我們要做的也就更多。

4. [2006年5月9日] 「收穫的喜悅」—「谷歌」誕生背後的故事

Source: China Daily

2002年,Google總部——山景城,伴隨着又一位中國員工加入 Google ,「是不是該給 Google 起個中文名字」又一次在 Google  內的中國員工中掀起了波瀾。事實上,自從Google招收了第一位中國員工開始,給 Google  起個好聽、好記、有意思的中文名字便成了Google全球所有中國員工共同的項目。

2005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過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雙字節的中文環境中,用戶們習慣賦予這個英文單字自己獨特的叫法。 43%一直用 Google 的英文稱呼, 26%的人稱 Google 為「狗狗」, 13%的人稱 Google 為「古狗」。

2005年 5月底,Google 決定就是否需要中文名字做一次正式的市場調研,調查結果進一步印證了大家對中文名字的判斷,對於Google,事實上人們已經按照自己的音譯習慣為Google 賦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稱號,狗狗、酷狗、古狗、酷狗、勾勾、果果、咕嘎等。在所有的調查者中,53%的人希望Google有一個中文名字。

在Google ,用戶的聲音最為重要。這一調查的結果明確了為Google起名的目標。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更廣泛地同所有中文語言用戶交流的橋樑—— Google 中文名計劃正式啟動。

從一開始,Google就明確了中文名字的方向:第一它不但是一個新名稱,更要很好地體現 Google 公司的特質,創新,朝氣,自由,活力,是一種無國界的,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特質。第二,作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名字,中文名字絕非是對Google發音的簡單「漢化」,一定要體現中國的本土特色,體現富有本地化的精神。這種想法貫穿了 Google 中文命名的整個過程,要選的中文名字不一定要符合 Google 公司的傳統精神,但一定要符合中國的文化特質。

為了表明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Google 的中國員工找出了各種各樣的佐證,有的人說「咕果」的發音與其家鄉的方言完全一樣,所以是最好最中國化的;有的人從語音分析的角度,將每一個發音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且將「格物致知」的涵義充分結合,認為「格高」是個好名字;還有一些員工則開始「拆文解字」,從偏旁部首,到語音感覺,再到詞源意義,這些擅長於最先進網絡技術的工程師嚴格根據「信達雅」標準展開爭論。

目標越來越清晰,拿着中國Googler的討論結果,市場部同仁們專門到美國總部向所有中國 Googler 們面對面介紹了中文名字進展情況。這次會議是 Google 中文名字命名中的重要一步,候選名單終於縮小到三甲之內,最終鎖定在了「谷果」,「古歌」。兩大陣營隨之形成,即便是公司高管層也罕見地出現了意見分歧,李開復和周韶寧則成為了「谷果」堅定的支持者。支持「古歌」的陣營認為「 谷果」這個名字更像是一家農產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足夠厚重卻被批評不符合 Google  常為新、年輕的整體品牌形象而遭到來自 Google  工程師們的反對。起名陷入僵局。

王懷南,Google 亞太區市場總監。 2005年12 月的一天,已經被中文名字和僵持不下的爭論搞得有些心煩意亂的王懷南胡亂地在紙上將現有的名稱拼來拼去,突然,「谷歌」的組合躍然紙上,王懷南興奮地將「谷歌」 兩個字大大地寫在紙上,然後不厭其煩地跑到每個人的桌前挨個詢問:「你覺得谷歌怎麼樣?」「這個好不好?」。為此,他幾乎問遍了所有Google中國的員工,面對這個選擇,大家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 Google 的中文名字「谷歌」在 2005年12 月的某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誕生了。

Google全球的中國員工們毫無保留地表達着他們的喜愛之情,同時卻仍然不忘調侃一番,一個員工說,「谷歌」讓他想起來了「李谷一的歌」,而「谷歌」很快在內部被引申為:谷哥。一個員工說,谷哥?莫非是硅谷的大哥?

「谷歌」,充滿中國式的田園詩意,拋棄了呆板的英文直譯。張晶說:「你可以說我們是來自硅谷的歌聲,懷藏憧憬,默默地服務全球中文用戶,也可以說是豐收之歌,喜悅之歌,總之,這是一個屬於全球中國人的 Google 。」

張晶(Google亞太市場經理)表示,在選擇名字的過程中,他們也受到了梵高名畫《Starry Night 》的啟迪。Google曾經為了紀念這位非凡的藝術家,創作改編過這個名畫,將它變為了流傳很廣的 Google Doodle 。

凡高手中的繁星之夜,又宛如流淌在山谷的歌聲,表達了 Google 充滿理想,默默耕耘,實現夢想,收穫喜悅。

[溫故知新] iGarden 初代 Google 教學文章

[訂閱支持] 請各位朋友 S.L.S.,支持 iGarden HK EdTech Blog

在香港及臺灣,iGarden 是鳳毛麟角、碩果僅存,堅持逾 20 年的電腦科及電子學習網誌,只因「有您支持,有我堅持」。

希望香港及臺灣的朋友,在 iGarden 不同的社交平台,包括:

花點時間 S.L.S.:

  • S – 訂閱 (Subscribe)
  • L – 讚文(Like)
  • S – 分享文章(Share)

繼續支持 iGarden HK EdTech Blog

疫症當前,身處地球村,無論您們正身處何方,面對甚麼難關,請記住:

We are just a call / e-mail / text and a prayer away!

Source: brainyquote.com

謹祝 臺港教育同仁身體健康、思路敏捷、守望相助!

Swift recovery 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