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足本組裝電腦(砌機)教學影片(1) – 2003年版

何寶生教砌機(組裝電腦)?何寶生與ICT教學有何關係呢?

話說2003年10月1日,園丁帶廿個初中學生參與「香港電腦節2003 — 千人砌機大匯演」,齊齊締造健力士世界記錄,整個活動共有一千九百多人參與,在一個多小時內即場組裝近一千部家庭電腦,成功締造紀錄,在台上帶領砌機的司令正是90年代歌手何寶生W

 

 

每部電腦仲送了一隻VCD叫<何寶生教砌電腦>,一小時的示範十分高水準,雖然硬件變化大,但我仍覺得值得學生參考,趁不限時的Google VideoW仍可上載影片時,快快叫TSS上載了這足本一小時影片:

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教學系列 (03) – 香港篇

本地的增強實境功能大多體驗在iPhone 上,例如以香港地鐵站為目標的增強實境軟件,可以尋找自動櫃員機、銀行、油站、便利店、投注站、郵局、停車場 及 超級市場等不同的店舖。

Continue reading 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教學系列 (03) – 香港篇

Google Wave在教學上的應用初探 (3) – 定義篇

自從五月介紹過Google的killer app Google Wave後 (見
Google Wave出現了,我們還需要教學內聯網嗎?)
,九月發出邀請再引起網民的注意,其實大家仍有疑問:「Google Wave是甚麼?」。

園丁嘗試用ICT課程的詞彙去詮釋:

Google Wave是一個支援多用戶、多媒體、實時協作編輯(multi-user,multimedia, real-time collaborative editing)的即時通訊平台(insta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太冗長?不如看看”Two-Minute Video Makes a Lot of Sense of Google Wave”,作為非Google製作的影片,淺易簡單易明。

Continue reading Google Wave在教學上的應用初探 (3) – 定義篇

Google Wave在教學上的應用初探 (2) – 可塑性篇

Google已於9月底推出實時交流平台“Google Wave”,邀請10萬名普通用戶測試,園丁以個人及學校Google Apps管理員身份申請都未有回音。

Google Wave可能改變網絡交流方式,並且可應用於商業、教育、電子郵件及社交網站等多個方面。 園丁則嘗試分析改變教育方面的應用:

  • 建立更為整合併富有創意的電子學習環境
  • 用於同儕實時校對和撰寫文章
  • 利用Wave進行brainstorming
  • 遠程與老師進行互動
  • 為通識IES提供協作環境

初步看網上的blogger介紹,這個浪的可塑性真的遠超於坊間的內聯網系統!

Google相片軟件Picasa 3.5版內置面孔辨識功能

記得2007年帶中六電腦應用科學生,到中大電子工程系參觀時,黃寶財教授的學生向我們介紹面孔辨識(face recognitionW)的軟件,當時覺得技術仍未成熟。

後來Google在2008年更新PicasaW網路相簿(Picasa Web Albums)時,園丁發現新版本採用了人臉辨識W技術以提供姓名標籤(name tag)功能,透過人臉辨識技術,同一個人若出現在不同相片中,都可以自動為其標籤上姓名並加以分類,讓我可以快速建立親友相簿,心想如果有軟件版本便好了。

很興奮Google在本週二(9/22)發表最新版免費相片編輯管理軟體Picasa 3.5,已經加入此功能。


Continue reading Google相片軟件Picasa 3.5版內置面孔辨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