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6) – 比 Kinect 體感控制精準200倍的 Leap Motion

記得喬布斯W早在2007年 iPhoneW的發佈會上,曾經宣告人類與生俱來的身體部份是最好的輸入設備W(指標器 pointing device):

園丁剛剛才介紹完第六感投影式虛擬鍵盤,其實輸入設備W的科技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一家名為 Leap Motion 的科創公司發表了一台革命性的硬體設備「The Leap Motion」,它不僅取代了一般的滑鼠W鍵盤W,甚至連投影式虛擬鍵盤也可以丟到一邊,因為 The Leap Motion 只需要你自然地伸出雙手,用手指頭(不是四肢!)在空中下達指令。

整個概念其實跟微軟W開發的 KinectW 很似,在安裝一個小型感應器後,它就能捕捉人們的手勢變化,讓使用者不需任何遙控器即可控制螢幕畫面,當 Kinect 只限用於 XboxW 360 遊戲系統時,The Leap 已經可以兼容大部分電腦操作系統W,協助日常的不同輸入運作了。

  • 感應器大小 ~ 一部 iPod
  • 敏銳度比市面上同類商品高出 200 倍
  • 細膩地區分出每根手指,或是任何筆狀物件的動作
  • 誤差值大約只有 1/100 mm
  • 用家可以是製作 3D 圖的藝術家、工程師,或是手術醫生、追求真實動感的遊戲玩家
  • 透過 USB 連接電腦
  • 售價  ~ US$80

 

 

介紹影片: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5) – 投影式虛擬鍵盤

鍵盤W(KeyBoard)是源自打字機W輸入設備W,以前只有:

  • QWERTY鍵盤W vs 非QWERTY 布局
  • 有線 vs 無線 連接方式

之分,其後鍵盤W愈做愈細緻精巧,從有線到無線W,由硬殼的變成軟矽膠,尤其近年自從觸控屏幕之普及,鍵盤多了「實體鍵盤」和「虛擬鍵盤W」之分類。

雖然平板電腦W已提供不錯的打字體驗,但較小的行動裝置如iPad miniW,其螢幕W內顯示的虛擬鍵盤W,先天大小留下許多不足之處,有韓國公司推出這款新的虛擬鍵盤,期望解決這種煩惱。

這設備叫”投影式虛擬鍵盤”,不會有任何實體按鍵,也不會有實體底板與滑鼠,而只在一個平坦的表面上,投射出紅外線W式光線的虛擬鍵盤:

  • 外型上是一個長方盒
  • 投射出紅外線式光線的虛擬鍵盤:
  • 透過藍牙W連接AndroidWiOSW行動設備W
  • 可以連接到PC或筆記簿電腦W,但意義不大
  • 每分鐘處理多達350字的輸入(一般平均每分鐘50字)
  • 配備了“滑鼠W模式”和“觸控板W模式”
  • 無線使用的時間可長達 150 分鐘。

 

對秘書或文員使用這虛擬鍵盤時,或會因為沒有實體按鍵的觸感而覺得不爽,沒有對著電腦鍵盤敲敲打打「噠噠」的聲音!

除此之外,這個鍵盤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參考網站:http://www.celluon.com/index.php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4) – 反璞歸真?

科技W如何轉變,到最後長伴著我們的輸入設備W,始終是我們的手指。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3) – 麻省理工的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Multi-touch 多點觸控W是由2007年Apple iPhoneW開始為大眾所認識,從此輸入設備變得直觀和依靠人類的感官。

2009初,MITW媒體實驗室天才的博士生Pranav Mistry發明了一種叫「第六感」的配戴式數碼設備(wearable gadgets)原型,由攝錄機、口袋投影機、鏡子以及口袋電腦而成,可用來收集周圍環境的訊息,例如識別商店貨架上的商品,將數據投影到空中並能通過手勢進行操作。

Continue reading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3) – 麻省理工的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電腦輸入設備演變教學系列(Computer Input Devices Evolution) (02) – 充滿未來感之微軟「觸控未來」影片2011

Multi-touch 多點觸控W是由2007年Apple iPhone開始為大眾所認識,Microsoft的Surface固然想大家忘記這技術的原創,好像今天年輕人只知試算表是Excel,不是VisiCalc, Symphony 或 Lotus 123一樣。幾年來似乎證明並不奏效。

2009年微軟發表”觸控未來”的宣傳短片,片內有不少香港外景,親切之餘,作為輸入設備(input devices)課堂的引入也不錯!

2011年再接再勵,發表”觸控未來”的宣傳短片續篇,將觸控輸入的創新意念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