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私隱及保安教學系列(01) – 甚麼是數碼足跡 (Digital Footprint)?

▲ 愛德華.斯諾登 (Edward Snowden)

近幾天全世界都注視著香港,因為泄露美國國家安全總署(NSAW)一個名為 PRISMW 的全球互聯網用戶監控計劃的美國中央情報局WCIAW)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 (Edward SnowdenW) ,現正匿藏香港。

繼接受英國衛報W訪問後,今天南華早報W亦會刊出他的獨家訪問,表示:

美國政府由09年起已入侵W香港及內地電腦。訪問在本港進行,斯諾登向南華早報W披露未經核實的文件,表示美國國安局在香港的目標,包括中文大學W及一些官員、商界人士和學生,但當中並未見到有關於中國軍事系統的部份。

他相信,美國國安局W在全球進行超過61000個入侵電腦行動,當中數以百計目標是在香港及內地,包括一些大型互聯網W 路由器W,令他們毋須逐部電腦進行入侵

港台即時新聞 (2013-06-13 HKT 06:42)

斯諾登披露的機密,包括一份直接進入美國九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W中央伺服器W搜集情報的手冊及一些相關文件。該九大公司包括香港人經常使用的 Microsoft、Yahoo、Google、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 和 最近才加入的Apple。

明顯地,這涉及全球所有互聯網用戶的私隱權,包括身處亞洲你和我,所以 iGardener老師認為同學需要多了解這事件的進展。

iGardener老師希望透過這個全新的專題系列,可以讓同學(作為互聯網用戶)了解到自己的在技術上如何留下甚麼痕跡,給別人竊取,亦多捍衛自己的私隱有否被侵犯。

今天先來一些熱身,打頭炮介紹一個概念  – 「數碼足印 Digital Footprint

你多數聽過你的碳足跡W,但數碼足印是什麼?你的數碼足印是指在任何數碼環境的活動總數據量,而這些數據正正是有心人會擷取,作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嗎?

  • 每兩天我們創造5億千兆字節(5 billion gigabytes) 的數據,到2014年,我們將每10分鐘就可創造同樣數據量。
  • 相比嬰兒潮一代(Boomers)和X世代(Gen X),千禧世代(millenials)花更多的時間在線和有更多類型的設備。
  • X世代(Gen X)在所有三組中,留下的最大的數碼足跡。

Data Footprints by Generations
Via: Wikibon Infographics

參考來源:http://wikibon.org/blog/wp-content/uploads/2013/01/wikibon-data-footprint.htm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